第37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合肥开幕

- 编辑:admin -

第37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合肥开幕

模拟为数千个行业提供动力,数字塑造未来。第37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合肥开幕。 11月1日,以“数字仿真,新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37届中国仿真大会在合肥开幕。本届大会设有1个主会场、21个分会场和1个工业展区。全国顶尖专家和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推动仿真技术从学术研究到行业深度融合。亮点经常出现。会议现场,50余家企业带来了虚拟战场仿真平台、AI数字人体全息管、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Yuanverse训练平台等前沿仿真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踊跃交流。 “这是我们为1993年阅兵打造的全流程模拟系统,可以模拟10万人的人群流动和摄像头位置。”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媒体与仿真技术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郑阳向记者展示了其团队开发的元界仿真平台。该系统以“数字演出与仿真技术”为基础,利用高并发数据建模和可视化还原,提前评估流程风险,优化播出脚本。 “这相当于将练习转移到计算机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错成本。” “IP数字人”、“全息背包”等可定制产品吸引了很多人驻足体验。 “比如在孩子教育时,可以定制一个‘高级’数字人,来鼓励他们、陪伴他们成长。”合肥大普惠联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叶惠玲告诉记者。随后,他展示了如何通过照片和音频快速生成用户的数字化身,实现个性化对话化。该产品在东南亚市场非常受欢迎,用于情感融合和形象定制。此外,还有一个全息背包,可以向很多观众展示。它的重量不到 5 磅,电池续航时间为 7 至 8 小时。它可以是学术界的“行走广告机”,也可以是时尚的浮标,而是一种脚踏实地、跨行业的使能技术。”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王凌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低空经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万金油”,成为军事、航天工业等关键场景的“不透底”。仿真和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AI提供智能驾驶,仿真保证过程可解释,结果可验证。中国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刚毅进一步补充道,仿真技术正在从“仿真建模”向“智能仿真+虚拟仿真”双轨发展,横向连接人、设备、环境、事件的能力将为各行各业的复杂系统提供“透明还原平台”。市科技局记者了解到,合肥正以未来大科学城为创新源泉,正在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及新开发研制机构合作打造,在数学建模、工业软件等仿真研究主要领域深耕。与此同时,行业应用生态圈不断涌现: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ogy正在打造虚拟数字人、虚拟工厂等场景的关键产品。智能等创新力量在自动驾驶、几何内核等细分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有效推动仿真技术与现有产业深度融合、双向强化。开幕式结束后,庐阳区举办了专题产业推介会,向来宾全面展示了扎实的产业载体、完善的政策体系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记者在现场发现,庐阳区目前拥有总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的7大产业园区,传感产业“一港七园”格局。 “合肥是一座科技创新名城,更是一座工业名城。13个大型科学装置中有9个已建成、在建或在建。“复研基地位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庐阳。”庐阳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表示,仿真技术是“书架到架子”的重要跟随者,未来将重点深化仿真在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智能护理医疗、养老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冲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当日线上线下观看人数合计突破800万。